导读|从今天开始,让AI成为你的贴身助理

今天,我们就专门来聊一聊,应该怎么来学习这门课程。并且更进一步地来说,在 AI 爆发的当前,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。

采用多尝试、多体验、多做做头脑风暴的学习方法

这一门课程的目标,不是传授你 AI 的数学基础或者模型的理论知识,而是希望能够让你用几周的时间就可以上手开发 AI 应用。没有艰深的知识,在大学里往往会被称之为一门“水课”。不过,这也是这次以大模型为基础的 AI 浪潮最让人兴奋的一点。不需要你掌握多少理论和技巧,通过基础模型提供的简单的 API,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几行代码开发出有实用价值的 AI 应用。

所以,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里,希望你能够多尝试、多体验、多做做头脑风暴。

第一点是要多尝试运行代码和修改代码。

在这门课程的每一节课里,都会有可以直接运行的代码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推荐去实际运行一下这些代码,体会一下实际开发 AI 应用是怎么样的。这个尝试的过程对于学习应用开发是不可或缺的。

为此,也将课程里所有的代码部分,通过 Jupyter Notebook 的形式放在了 GitHub 上,可以直接 获取 运行。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同学,也在第 01 讲里,教会你如何在 Colab 这样的在线环境里运行代码,获得最直观的体验。而在运行了我给你的原始代码之后,也建议你多试试看修改里面的代码,利用这些代码去使用你自己的数据、尝试你自己的想法。

注:课程里的所有代码,都可以通过 Jupyter notebook 运行。

第二点是要多去体验各类 AI 的应用。

随着 ChatGPT 的出现和 StableDiffusion 的开源,过去半年里市场上涌现出了海量的 AI 应用。多去体验一下这些 AI 产品,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当前 AI 能够做到多么让人震惊的事情,也同样能够让你理解到当前 AI 能力的边界。

在每节课的最后,还会推荐一些我看到的 AI 应用。注册账号、下载应用,多去体验一下最新的 AI 应用,既能够激发学习课程的动力,也能够打开你自己利用 AI 大模型能力的思路。

注: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,一定要自己去体验一下 Midjourney,会让你大吃一惊!

第三点是你可以多和同学、朋友一起多做做头脑风暴,看看有没有做出有趣新产品的机会。

在过去几个月里,冒出来了海量的 AI 应用。这些应用中,也有很多并没有太多的创意,只是简单地包装了一下 OpenAI 的 API 而已;但是,也有很多应用有很多奇思妙想,甚至直接就能够商业化。

学习课程的目的还是“学以致用”,多和你周围对新一代 AI 应用开发有兴趣的朋友们多做做头脑风暴,看看课程里的各种方法和套路能不能有不同场景和角度的应用方式。这个才是学习这个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。

注:基于 AI 的画图能力,有人让它创建大量的“填色本”,自动生成填色书进行售卖, 链接

如果对 AI 大模型的底层原理有兴趣,当然可以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其中的数学原理和各种深度学习的模型。现在有能力去做大模型的人,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。能够将通用人工智能再往前推进一小步,相信是所有 AI 从业者梦寐以求的事情。

通过 AI 工具改造你的学习与工作流程

在 ChatGPT、Whisper 和 Stable Diffusion 这样强大的 AI 技术出现之后,我们去学习任何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方式也都应该改一改了。所以, 也推荐从这个专栏开始,利用 AI 工具来改造你学习和工作的流程。通过将 AI 嵌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,你不仅能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,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效率。

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,不断通过 AI 工具来提升自己的效率。在这里,就向你分享一下主要使用的工具和优化的流程。

让 ChatGPT 成为你学习知识的助教

过去一段时间我最常用的自然是“万能”的 ChatGPT。我发现很多人觉得它没什么大用的原因是,总是问它一些过于宽泛的问题,比如“怎么学习 Java”,这样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回答。一个我最常用的用法,就是请它帮我解释一下你遇到的新知识。并且,和搜索不同,你可以针对它的回答中你不了解的知识进一步地追问,直到觉得搞清楚了这个知识点。

注:当研究一个新课题的时候,对于没有完全理解的名词和概念,我都请 AI 为我解释一下。

而且,ChatGPT 不仅可以解释概念,还能解释代码。可以直接贴一段代码给到 ChatGPT,让它为你详细讲解,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教。而且这个助教知识广博、不知疲倦、极有耐心,绝对不会因为你有什么不懂的反复提问而表示不耐烦。

注:随手拿一段你觉得不太熟悉的代码让 AI 为你解释,比起自己去查文档要快上很多。

我是一个内向的工程师,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,其实很多时候宁愿自己查资料,也不愿意张口麻烦别人。去问别人的时候,往往也会有小小的心理压力,担心自己问的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。但是,面对 ChatGPT 这样的 AI,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,而且往往效率也比通过搜索查资料快上很多。

注:Poe 里,你还可以选择除了 ChatGPT 之外的好几个大语言模型。

因为 ChatGPT 的访问限制比较严格,你也可以通过 Quora 发布的 Poe 来实现同样的目标,在 Poe 里,你不仅可以使用 ChatGPT 的模型,也可以使用好几个其他的大语言模型,你也可以比较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。

通过翻译插件快速浏览英文资料

不仅在 AI,在整个软件开发领域,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都是英文的。想要跟上技术的最新发展,读英文资料是必不可少的。虽然英文阅读能力也还不错,但是比起中文来还是要慢上许多。但是,随着机器翻译的进步,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 彩云小译 这样的浏览器插件,将要看的内容变成中英文对照的版本。会快速先浏览中文翻译,如果觉得翻译得有些看不懂,或者内容特别有价值,才会去看看英文原文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在同样的时间内,阅读量大增,能够吸收的知识也比之前多了很多。

注:中英文对照的形式,既能够快速通过中文浏览,也方便在翻译不准确的时候去看英文原文。

除了文章,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音视频的资料,比如各种各样的播客和视频。很多时效性最强最新的资料,都只有音频或者视频,而没有文字版。但是音频和视频没法像文字一样快速浏览一遍,做个判断值不值得去读。

好在随着语音识别和文本摘要的成熟,也有很多插件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将音频和视频转录成文本,然后通过 ChatGPT 背后的语言模型生成一个摘要。这样,我就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摘要,决定值不值得把整个视频看一遍。比如,最近就常常用 Glarity 这个浏览器插件,帮助快速总结视频内容,再来决定是否要看。

注:大神约翰卡马克的访谈,就是先让 AI 帮我总结一下,再决定要不要完整地看整个视频。

通过 AI 辅助你来读论文

而要追上最新的技术进展,去读一读论文也是一个好办法。

随着大语言模型的进展,我们还是让 AI 辅助我们来读论文。现在都会通过 scispace 这个网站,把要读的论文先传上去。然后我们可以直接向 AI 提问题,快速了解论文讲解了什么东西,然后再来决定是不是有必要进行精读。

注:scispace 内置了很多读一篇论文你会关心的常见问题,而且可以直接指定回答的语言。

而在精读的过程中,针对公式、图表,你也可以框选出来,让 AI 给你做详细的解释。这些工具,都可以大大降低你去学习论文的门槛,提升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的效率。

市场上,也有许多其他类似的工具。比如 ChatPDF 就可以让你上传一个 PDF 文件,然后针对这个 PDF 进行小结和提问。你可以把各种各样你要研究的分析报告交给它,快速获取到想要知道的信息。

让 AI 先写点代码打个样

另外一个最近大幅度提升我生产效率的工具,就是 AI 写代码。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工程师,而你还没有用上 GitHub Copilot,那我觉得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它装上用起来。这个课程里的不少代码,都借助了 ChatGPT 和 Copilot 的帮忙。

当有一个小需求需要实验一下,就会找 ChatGPT 来帮忙。通过直接把具体的需求描述给 ChatGPT,往往就得到了一段可用的代码。比起自己慢慢读教程、查文档,这是一个快得多的方法。虽然有时候,这个代码不一定够完美,但是以它为基础改造一下比起从头写起来要快得多。特别是需要用到一些新的不熟悉的包的时候,就特别有用。

而在 VS Code 里使用 Copilot 的体验也非常棒,往往只是输入了注释或者代码的开头,它就能把后面的代码直接帮你写了。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函数调用的胶水代码,Copilot 十有八九是对的。我有一些原来在 ACM 区域赛拿过金牌的朋友,都说自己现在大部分代码都是让 Copilot 来写,自己只需要负责在一些情况下修修 Bug 就好了。

没有创作灵感?让 AI 给些建议

现在也已经有了很多 AI 的写作工具,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上,倒是并不依赖 AI 来产出内容。不过,在没有灵感的时候,让 AI 帮助头脑风暴一下还是很有帮助的。当围绕一个主题想要写点新内容的时候,往往可以通过 notion.ai 来寻找灵感。虽然它的很多主意了无新意,但也会有很多时候给出我没有思考过的角度。

我们不应当依赖 AI 给我们一个答案,但是把它当成一个助手,让它给我们多出些主意,是一个非常好的使用方法。

同样的,你还可以尝试给 ChatGPT 设置一个不同的人设,让它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你思考题问题。这个时候,尽管你只有一个人,但是你还是可以组织一个各路大神汇聚的团队帮助你做头脑风暴。

注:让 Sam Altman 给你出出主意,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孵化器。只要在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里,能得到 1-2 个对你有价值的点,就足够了。

当然,我是一个工程师,也常常写些文章。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,你自然要多尝试用用 Midjourney、Dall-E 2 这样的画图工具。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适合自己的 AI 工具。

拥抱 AI,获得登上新时代的船票

介绍了这么多,希望上面的这些方法和工具能够对你有一些启发。伴随着 AIGC 和 ChatGPT 的出现,我相信这个时代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。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拥抱 AI,也希望通过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,找到自己学习新的 AI 应用开发、使用最新的 AI 工具的方法和思路。获得一张属于自己的 AI 时代的船票。